最新动态

“56青年导演训练营” 导师李玉:忠实自我

在中国为数不多的中国女导演当中,李玉的电影因题材独特、作品大胆新颖令人赞叹,她善于利用电影的手段展现自己眼中的社会现象,她就是中国著名女导演李玉。

昨日,李玉来到首届“56青年导演训练营”,作为公开课导师为56网“蜕变2013――十人十部高校导演扶持计划”的新锐青年导演们进行了授课式的指导。

她认为年轻导演首先要忠实自我,把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,然后再去考虑商业的因素,这对一个导演的成长是必要的,她鼓励青年导演们,“把真正的心灵揭开,因为打动自己就能打动别人”。

“56青年导演训练营”由56网、《青年电影手册》联合创立,该培训活动将于2013年12月9日-16日在北京举行,为“蜕变2013”优秀青年导演提供共8天的课程,课程分为基础课和公开课两部分,其中基础课分为表演课、编剧课以及导演课等。

导演应该去拍好看的电影

谈到李玉的电影,总免不了从她的纪录片开始谈起。昨日,李玉在与“56青年导演训练营”青年导演们的互动交流也是以纪录片开始。

因为不甘程式化的工作和生活,李玉22岁的时候离开济南电视台来到北京,加入央视《东方时空》栏目拍摄纪录片。
李玉回忆称,“拍摄纪录片,不仅是给我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,这段经历最大的意义,还在于让我知道了应该用什么样的视角拍电影。”

李玉认为,在做纪录片的过程里,她对家庭,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,她希望把“那种极致状态下,困境里的人的反应”用影像的镜头表达出来,而这些也是她的电影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。

谈到由纪录片转到长剧情电影,李玉觉得,“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,有些东西可以拍,有些东西可以不拍,这些东西把握着你的,主题是在后期产生的,你前面不要主题先行的东西”,而电影则不一样,剧本一早就是定好的,“你是表达爱情还是思考社会,这都是你的目的,所有的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,现场就是用镜头讲故事,所以在现场的时候,导演那个时候还是理性大于感性的。”

李玉说,自己对于拍电影有非常清楚的定位,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出路,一个内心的出口,“我同意一个说法,就是现在的导演应该去拍好看的电影。”

打动自己就能打动别人

因为有拍摄纪录片的功底做基础,2000年,李玉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纪实风格的故事长片《今年夏天》,该片于2001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“艾尔维拉娜塔瑞奖”。

谈到自己的处女作,李玉说现在回头来看,这部电影有很多生硬的地方,但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生猛打动了当时的评审。

“我曾经作过一些新加坡电影的评委,我喜欢什么样的作品,我不需要看到你成熟,我一看到成熟,尤其是短片,就看到背后指导老师的影子,我其实看到年轻导演不成熟那面,那个劲我很喜欢,那个东西咯的你疼,让看的人有感觉”,李玉认为,“真正让你心动的,在心里噗通噗通的,是那种心灵被揭开的东西,这个是最重要的。

对于年轻导演,真正让人心动的哪些东西最打动人,所以她告诉“56青年导演训练营”的青年导演们,“要先做自己,不要别人看,把真正心灵揭开,这个最重要,因为打动自己就能打动别人。

怀一颗赤子之心去探索

在国内,导演追求自我的个性创作和电影审查之间一直横亘着一道藩篱,如何在自我内心表达和市场之间权衡是很多导演一直探索的事情。

2008年,电影《苹果》被禁一度让李玉的创作跌到了低谷,到2010年《观音山》在东京电影节获最佳艺术贡献奖,范冰冰凭借此片“封后”,李玉坦言,当时的她“一点都不开心,本身那个故事也不是那样的”。

不过李玉认为,现在的她更加理性,“因为你必须要对投资负责,你不能老顾自己的表达,你要在市场上活下来,然后再想做东西”。

李玉说,“《二次曝光》也做了一些牺牲,有些东西也不是牺牲,因为这是你选择的,也不能怪有一些商业化的东西了,包括操作上,这些东西我是接受的,我现在反思的是怎么样在这样一个所谓的夹缝里头,你不违背自己的内心,不违背自己的艺术原则,又能够创作出,你也带观众玩,观众也能看到你想说的东西是他们接受和理解的,就是这样的方式,找到一条通道,我现在正在挖这个通道。”

对于很多青年导演来说,寻找自己的内心和电影风格,需要不断的探索,李玉鼓励他们,“如果想不清楚就暂时待着,但是这个探索的精神要保持,怀一颗赤子之心去探索。”